8月22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與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農業中關村現代食品營養谷、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產業聯盟(籌)承辦的首屆中國炒菜機器人大賽暨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產業峰會在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十三屆全國人大農業農村委副主任李春生,平谷區委書記唐海龍,區委副書記、區長狄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王琪、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等領導出席活動。與會嘉賓還包括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相關司局領導,多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代表,以及來自餐飲企業、食材供應、食品供應鏈、機器人制造、高校后勤、中小學校和基層單位的千余名代表。
本次活動得到了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務局、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中國檢驗檢測學會、中國烹飪協會、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中國貿促會食品行業委員會、康安利豐公司、紫興園食品公司的支持。
作為本次活動的核心競技環節,首屆中國炒菜機器人大賽設有“標準菜包挑戰賽”和“創意菜挑戰賽”兩大賽制,30支機器人隊伍現場競逐烹飪精準度、菜品品質及創新能力。其中,標準菜包挑戰賽選取酸辣土豆絲、宮爆雞丁、湘菜版辣椒炒肉等國民家常菜,對炒菜機器人的“基本功”進行檢驗。
為保障比賽的客觀公正性,大賽在評委團隊構建和評判流程設計上做了周密安排。據介紹,評委由院士團隊領銜的炒菜機器人領域的專家組、釣魚臺賓館首席廚師團領銜的烹飪大師組、注冊營養師組成,主要從技術、感官、營養三大方面進行評估,并且由公證人員和律師進行現場監督。
經過近3個小時的激烈比拼,以及由院士團隊、烹飪大師、社會大眾組成的評委團的嚴格評審下,首屆中國炒菜機器人大賽塵埃落定,決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以及創意美食獎、口味美食獎等多個綜合與專項獎項。
在標準菜包挑戰賽中,上海長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獲特等獎,江蘇國唯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珠海優特智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獲一等獎,河南溪客智能廚電有限責任公司、深圳不停科技有限公司、蘇州鵬滿科技有限公司、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芯廚師、四川熊喵大師科技有限公司獲二等獎。十三屆全國人大農業農村委副主任李春生,中國食協黨委副書記王琪、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平谷區區長狄濤、工信部消費品司原司長高延敏分別向獲獎企業頒獎。
在創意菜挑戰賽中,結合平谷大桃、紅薯、娃娃菜等幾種當地食材,由參賽方自主發揮,既鼓勵將地方食材與現代烹飪技術結合巧妙結合,又通過限時完成的要求,直觀考察炒菜機器人的高效運作能力,為這次比賽注入很多亮點。此外,大賽特別組織了一場由專業廚師團隊參與的人機同臺競技表演賽,觀眾親眼目睹人類廚師的精湛技藝和機器人在烹飪領域的高效與精準。科技創新與傳統廚藝的結合,為食品行業帶來無限的可能性和發展動力。
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產業峰會以“生鮮智造·標準味來”為主題,旨在深入貫 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到平谷區調研指示精神,全力推動首都共享中央廚房建設,通過全鏈條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引領首都食材供應革命,助力北京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作為平谷區智慧餐飲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中國炒菜機器人大賽助力提升區域食品安全與智能制造水平,打造智能烹飪示范標桿,推動農業與高新技術產業深度融合。
平谷區委書記唐海龍在致辭中表示,平谷今年上半年GDP增速11%,固投增速26.4%,繼續保持高質量發展良好態勢。平谷打造農業中關村現代食品營養谷,加速構建食品營養健康產業鏈條,已集聚蘇陀科技、紫興園等51家食品企業,有中國農大等頂尖學府構筑智力高地,加快建設由任發政、孫寶國院士領銜的北京食品營養與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全面布局合成生物、未來食品等前沿賽道。未來將建成食品營養科技集成創新基地、食品營養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食品營養科技企業總部基地和發展安全營養食品保供基地“四大基地”。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王琪在致辭中表示,共享中央廚房是食品加工行業的新興力量,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將協同平谷區構建全國領先的中央廚房產業集群,打造共享中央廚房的“平谷模式”,包括“技術競技+場景落地+產業招商”三位一體的智能烹飪賽事、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產業聯盟等。
大會發布了一系列重磅成果。成立首都共享中央廚房專家委員會,推動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產業標準建設。平谷區委副書記、區長狄濤為任發政、郭蘭萍、陳湘寧、高麗紅、黃少陽頒發專家委員會聘書。
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與平谷區政府的共同見證下,康安利豐、紫興園、魯花集團、千喜鶴、首農集團、蜀海、京東等企業代表共同啟動“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產業聯盟”。該聯盟的成立,將有效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貫通從生產、加工到配送的全鏈條協作,加速推動“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產業集群”在平谷區的構建與落地,為首都食品產業集約化、數字化與標準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全球首個“世界炒菜機器人展廳”正式落戶平谷,集中展示先進的炒菜機器人技術與裝備,成為推動區域產業升級與科技融合的新引擎。以此為契機,平谷區將進一步規劃建設炒菜機器人產業園區,并積極爭創工業和信息化部“全國食品產業數字化示范園區”,旨在打造集研發、生產、應用、銷售于一體的炒菜機器人創新高地,構建全球領先的技術集聚與展示窗口。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表示,餐飲業的發展亟須科技賦能。通過降低中小餐企門檻、提升產業韌性、保障食品安全,共享中央廚房重構了首都餐飲供應鏈。中國烹飪協會將通過標準先行、技術推廣、平臺賦能三項舉措推動產業轉型,包括《餐飲業中央廚房 食品標簽指南》建設,開設中央廚房運營管理培訓班等,以人才培養、標準建設數字化轉型、資本對接,支持平谷區“三區”建設。
全國食品質量控制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生產司原司長馬純良,從炒菜機器人與中央廚房的深度融合的角度,指出推行炒菜機器人和發展中央廚房的五項優勢:一是有效提升餐飲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二是大大提高餐飲運營效率,三是能夠不斷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四是可以提高餐飲食品的營養水平,五是逐步推動餐飲業的數字化轉型。馬純良強調,在推進餐飲業智能化升級的過程中,要始終堅守食品安全底線,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確保智能化升級、加工制作、集中配送不會帶來新的食品安全風險。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智能制造處處長趙奉杰介紹了智能機器人應用前景及目前狀況。她表示,全球機器人產業邁入智能化新階段,呈現智能升級與規模應用雙輪驅動的蓬勃發展態勢,我國機器人產業“從小到大”,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體系化邁進。我國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近三年新增裝機量占比均超過50%。下一步,將組織編制“十五五”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持續推進機器人產業鏈協同攻關,深入開展“機器人+”應用行動。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標準處處長馬寧從“守底線”與“提高線”兩方面對共享中央廚房企業提出期許。在守好食品安全底線方面,要壓實主體責任,加強對過程規范類標準的實施和應用,以標準為指導,做到風險源頭嚴管、風險過程嚴控。在提升營養健康高線方面,要立足中式飲食特色,通過原料的合理搭配和烹飪方式創新應用,提升菜肴的營養特性,同時結合炒菜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優勢,優化生產工藝,在有效保留營養成分的同時,推動減鹽、減油、減糖。
大會還舉行了多層次的交流活動,與會嘉賓圍繞共享中央廚房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如智慧供餐模式、產業標準化建設、食品安全全鏈條管理、供應鏈優化、食品營養以及政策導向與行業監管開展深入探討。
平谷區副區長彭石著重介紹了平谷區炒菜機器人及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產業。彭石表示,平谷區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和農業大區,聚智聚力加快打造農業中關村現代食品營養谷,全力推動建設“集約化、標準化、數字化、綠色化”的首都共享中央廚房。下一步,重點聚焦以下三方面:一是構建中央廚房生態體系,筑牢產業發展根基。二是聚焦炒菜機器人產業,打造特色發展引擎。三是強化支撐保障體系,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作為首都食品供應保障服務的主載體、主力軍和主渠道,首農集團副總經理宗祎分享了三點內容:一是立足首都核心功能,聚焦農業食品主業;二是構筑食品安全基礎,保障優質食材供應;三是深化畜禽育種研發,科技賦能產品智造。他表示,首農將以平谷區大力推進首都共享中央廚房創新區為契機,以開放姿態擁抱科技升級,不斷優化食材供應體系,提升品質。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國食智庫秘書長馮全普現場解讀了《世界炒菜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他指出,中國炒菜機器人市場正在經歷從早期探索到快速發展的階段,復合年增長率保持在較高水平。這一增長主要受到餐飲行業自動化升級需求增加、中央廚房和連鎖餐飲標準化運營的推動,以及技術不斷成熟和設備成本下降的共同作用。未來,炒菜機器人的研發將重點圍繞智能化、輕量化和標準化展開。全球中餐供應鏈正在加速形成,中國炒菜機器人有望與標準化調味、預制菜出口打包走出去,成為“智能炒菜設備+中餐供應鏈”出海的新賽道。
在大會分論壇——中央廚房技術、資本、產銷暨全國炒菜機器人交流會上,平谷區政府、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千喜鶴共同發布了“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產業聯盟”發布采購機器人需求。
物流是食品企業運營的生命線,也是供應鏈協同的核心環節,貫穿于從原料供應到終端消費的全鏈條。為此,大會分論壇——智慧供應鏈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專門組織食材、餐飲、供應鏈等企業代表,走訪參觀東久新宜智慧城市物流谷,并舉行座談交流。目前,平谷聚集了京東、菜鳥、普洛斯、東久新宜等一批物流頭部企業,今年將建成310萬平方米高標庫,同時入選了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構建“田間地頭—食品加工—冷鏈物流”全鏈條配送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供強大的物流支撐。此外,近30家參展的機器人企業進行了現場路演及互動點評。